不少家长在计划家庭旅行时都会有这样的烦恼:妈妈喜欢逛博物馆、美术馆金富宝,孩子喜欢海边和游乐园,在目的地的选择上,大人的兴趣和孩子的爱好难以兼顾。
一趟旅行下来,孩子玩得不尽兴,家长累得不行还不讨好。
英语专业毕业的Vicki,在法国酒店管理集团工作了十多年。从儿子TT幼儿园毕业开始,一家人就以主题式旅行,完成了世界知名建筑、博物馆、美术馆以及中国古建筑、中国石窟艺术、中国世界美食之都的系列探访。
Vicki的家庭旅行目前遵循一个原则:从家长的兴趣点出发。
几年实践下来,每个家庭成员都受益于这样的家庭旅行。
家长的热爱茁壮生长,知识体系不断更新;孩子在行走中探索出自己的兴趣所在,并跟着父母有样学样地将兴趣变成热爱,用热爱滋养自我。
展开剩余94%五一、端午、暑假等大小假期一个挨着一个,家长们不妨参考下Vicki的旅行思路呢。
古建是Vicki和丈夫的共同爱好,丈夫是建筑师,Vicki则是从零开始的爱好者。
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,将Vicki带入了古建的大世界。中国唐代的建筑、宋代的建筑、元明清的建筑,她都想亲眼看看。
天津蓟州独乐寺
看专业书籍自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她买了很多古建筑专业书籍。隔行如隔山,Vicki第一次看梁思成的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只觉得云里雾里,像在看天书。
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,对不断出现的建筑学专业名词,她挨个查阅相关释义,脑子里的“知识盲区”一点点被照亮。现在,她已经能自如地听懂专业建筑学讲座。
收获新知是Vicki不知疲倦学习的动力:“从看天书到越看越懂,进步和成就感让我更愿意去付出大量时间去阅读。”
在Vicki看来,孩子生在什么样的家庭,一定会受到这个家庭的影响。她告诉儿子TT:“我跟爸爸很喜欢看这些古建筑,所以你的假期大概率就是跟着我们看古建筑。”
山西飞云楼
Vicki对中国古建筑产生浓厚兴趣后,宫殿、寺庙、园林、民居等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就成了一家人的旅行目的地。
久而久之,TT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不少古建相关的常识。但六年级的TT,自然没办法像爸爸妈妈一样深度欣赏各处的古建筑。
爸爸给TT讲斗拱
小孩儿看不懂古建筑怎么办?
Vicki答:“放心,孩子会自己找乐子。”
行走途中,TT在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不同的人文风情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——是周围的漂亮植物,是偶然出没的可爱动物,是游走在自然中的好心情。
在夕阳下的佛光寺发呆的TT
最近的乐趣,则是各地的美食。
TT写了一篇关于鱼的文章《全鱼食单》,讲自己在安徽、苏州、山西、杭州、湘西、广东等不同地方吃到的鱼。
《全鱼食单》节选 作者:TT
跟随我的脚步,我们首先来到安徽。这里如画的山水,孕育了鳜鱼和徽州的一道名菜:臭鳜鱼。徽州的水含氧量高,鱼类非常丰富,肉质新鲜。相传徽商远行,打鱼为食,存的鳜鱼时间一久,就发臭了。他们便用盐抹在鱼身上,翻来覆去,鱼非但没有变质,反而形正味浓,异香扑鼻......
同样是鳜鱼,苏州的松鼠鳜鱼,鱼肉上被刻上了花纹,加调味稍腌制后,拖上蛋黄糊,入油锅嫩炸,浇上糖醋汁,外酥里嫩,酸甜可口。鱼身上能雕刻花纹,把苏州人的精致体现淋漓尽致。
我还吃过鱼在盘子里凹造型的山西黄河鲤鱼跃龙门。同样是糖醋味,山西的醋味更胜一筹,因为山西产中国最好的醋!
但是最浓郁的醋还是给了杭州的西湖醋鱼。因为太浓,所以我觉得并不好吃。妈妈说:“如果一条鱼死后被做成了西湖醋鱼,那它就白死了。西湖醋鱼,鱼是鱼,醋是醋,西湖是西湖,边界感很强。”
接下来,我们来到美丽的湘西,沈从文笔下清秀的边城,却有着火辣辣的剁椒鱼头。中国的烹饪,讲究调味......
从湘西一路南下,来到了广东。这里的人们最追求食材的原味,所以喜欢用清蒸和生吃。广东最好吃的鱼,非顺德桑拿鱼和潮州鱼生莫属......
吃完了全国各地美味的鱼,在广州玩了一圈的TT打算再写一篇《全鸡食单》。
“咱们干脆把中国世界美食之都全吃一遍!”Vicki和儿子达成了共识。就这样,四处游览古建的过程中,又衍生出“中国世界美食之都(成都、顺德、澳门、扬州、淮安、潮州等6座城市)”系列主题探访。
山西大同
对于跟着爸妈的兴趣看古建这件事情,TT起初也有过疑问:“为什么别人一放假就去游乐园,我放假就要去看寺庙?”
Vicki有点哭笑不得地解释:“遗留下来的古建筑,很多都是具有宗教性质或者仪式质感建筑,比如寺庙。”
应县木塔
她也向儿子提出了新的想法:“既然你不想看寺庙,那我们就去看民居,看园林。”
就这样,一家人走访了开平的碉楼、客家的土楼和围龙屋、闽南的红砖厝、黄土高原的地坑院、南方少数民族的吊脚楼、藏寨的碉楼,以及皇家园林、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。
苏州环秀山庄金富宝
在气候温暖的岭南,游走在岭南园林之中,Vicki耳边响起小时候练习扬琴时弹奏过的广东音乐《雨打芭蕉》《步步高》《旱天雷》。
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:“从前弹过的曲子和眼前的园林匹配上了。当你发现建筑有音乐性的时候,你就找到了这个建筑的气韵。”
顺德清晖园
在长期的旅行中,儿子能学到多少知识,Vicki倒是并不在意。
当人拥有了自己的热爱,人生自然会变得丰富饱满。
这些年TT欣赏过的古建,看过的风景,走过的路将帮助他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。更重要的是,在这个过程中让他自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。
客家围龙屋
Vicki也在身体力行地告诉儿子,当你找到自己兴趣、热爱所在时,你可以怎么做。
将来的某一天,TT会像岭南园林中的Vicki那样获得灵光一现,被热爱照彻的珍贵瞬间。
中国古建探访并不是Vicki第一次尝试主题式旅行。
在TT幼儿园期间,家庭旅行从TT兴趣点出发。他喜欢搭乐高建筑,一家人便走遍了泰姬陵、罗马竞技场、金字塔等乐高建筑系列中的所有世界知名建筑,以及各地的博物馆、美术馆,深度探究世界的古文明。
2020年开始,他们又沿着佛教向东传播的路线,一路行游。
从印度出发,经过喀什(疏勒),最终抵达重庆大足,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中国石窟艺术之旅。
不论何种主题的旅行,不管目的地是哪里,Vicki在出发前都不太过多地做攻略。
“知道在某个地方大概会看到什么东西就足够了,剩下的全部相信在现场的直觉。”Vicki说道:“你知道六岁的第一直觉有多么重要吗?”
TT六岁时,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卢浮宫。
Vicki回忆起和TT看到断臂维纳斯的场景:“他站在那里看了大约一分钟,转过头来告诉我,‘妈妈,我觉得断臂维纳斯一点都不美,希腊的维纳斯更美,雅典的那尊最美,因为她很完整’。”
TT在卢浮宫
成年人太早学习了“残缺的美”这一概念,站在断臂维纳斯面前时,不会对她的美有任何的疑问。
但孩子的直觉往往会在大人的常识之外。
“断臂维纳斯不美”就是一个没被成人世界影响的小孩,发自内心的本能感受。儿子的话让Vicki激动又惊喜,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了“美”这件事。
雅典的维纳斯
即便是涉及宗教艺术,对TT来说既抽象又难理解的石窟,Vicki也只是在游览前,从TT喜欢的历史切入,大概给他讲一下不同石窟的年代,那个年代的会发生什么样的事。
剩下的,就让儿子靠自己的五感去观察,去体验。
成为妈妈之前,工作之余的Vicki也爱满世界旅行放松。但和孩子一起旅行需要不断回答他提出的,和成年人思路完全不同的问题,她也养成了全新的思维方式。
左:2013年 Vicki在巴塞罗那圣家堂
右:2019年 TT在巴塞罗那圣家堂
不做攻略的旅行不止能收获惊喜,于她而言,更是自我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过程。
旅行结束后,Vicki会大量阅读相关资料,对旅行时的感知进行补充。为了更好地记录“中国石窟之旅”,Vicki在旅行结束后阅读了上百本相关专业书籍,写下了一篇上万字的《东游记》。
好奇与热爱促成一段旅行,旅行的点滴让热爱茁壮成长。周而复始。
无论是寒暑假还是小长假,上课前后两周的时间,一般被默认拿来给娃娃“收心”。整天跟着爸爸妈妈四处旅行小学生TT,放在学习上的心思有多少呢?
“要求孩子完美,那你就完蛋咯!”身为完美主义者的处女座Vicki笑道。谈到对儿子的期待时,她想了想:“平衡。”
往小了说,要在日常的学业/事业和热爱之间找到平衡。
TT的生活看起来被安排得满满当当——除了保证学习保持在中上水平,余下来的时间还要跟着爸爸妈妈全世界旅行,要学钢琴、西班牙语、游泳、网球等等。
但他的忙碌又和大多数人的忙碌不大一样。
没有追赶成绩,没有追赶排名,没有追赶某项被家长、被社会、被“规矩”安排好的计划表。多的是在路上慢慢行走,慢慢感受的时间。
往大了说,要在多元的文化价值中找到平衡。
从游览世界著名建筑、博物馆、美术馆,世界这本书被TT翻了一页又一页,见过了不同的优秀文化。
甚至,因为在旅行途中见到不少地区的人会讲不同的语言,TT觉得会多种语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回家后,便主动要求学习西班牙语,将来去南美旅游时正好能用上。
“希腊的文化、意大利的文化、埃及的文化非常的优秀,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值得骄傲。”Vicki希望儿子了解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的同时,也要以中华文化为成长的根基。
走访中国古建筑和中国石窟艺术的过程,就是根基一点点牢固的过程。
如今,每每有外国朋友来访成都,Vicki会带着TT当向导,为朋友们介绍都江堰,介绍金沙遗址,介绍成都的世界文化遗产,“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他们听”。
这位带着孩子满世界游玩的妈妈,希望儿子就像梁思成、林徽因、贝聿铭等建筑大家那样,养成开阔的眼界,用多元的角度,平衡地看待这个广阔又复杂的新世界。
“得到了平衡,自然就会得到和谐。有了和谐,就会幸福。这个跟有多少钱、有没有读名校是没有关系的。”Vicki说道。
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
图 |Vicki金富宝
发布于:四川省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